你知道有些鸟儿,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![ 清华小说 https://www.qhxs.org]
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王朝,不仅在于它是由乞丐皇帝创立的,同时明朝200多年,从来不向异族屈服,而且明朝是中华最后一个汉人朝代,所以深受人们怀念。
明朝同时也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,其中最大的谜团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,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,杀入京城抢侄儿的皇位,结果朱允炆失踪不见了。
根据史料的记载,朱棣杀入宫中,只见到朱允炆被烧焦的尸体,而且无法辨认身份,不过尸体上依稀有龙袍的痕迹,但从尸体无法确认是朱允炆本人,于是民间纷纷流传,建文帝没死。
关于建文帝没死的说法,不仅仅在民间流传,连朱棣自己也深信不疑,后来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,就是想找建文帝,可惜始终没有结果。
那么朱棣大军杀到时,朱允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,关于这一段的史料记载比较模糊,但有一种说法大多数人认同,就是朱允炆本有机会绝地反击,可他放弃了。
据说朱棣攻破城后,朱允炆就想自杀殉国,这时身边一个太监赶来,告诉他太祖临终前留下一个匣子,让陛下为难时候打开,从中可以找到化解之法。
朱允炆打开匣子,里面有一套袈裟、一把剃刀、一张度牒,原来当年朱元璋跟刘伯温对烧饼歌时,就预料到孙子会遭次劫,所以留下一手让孙子逃命。
匣子里还有一封密函,说明皇宫中有一条密道,可以直接通向外面的寺庙,到哪里一剃度,穿上袈裟,带着度牒,就变成一个正宗的和尚,谁也看不出来。
最终朱允炆按照爷爷的话,变成了一个和尚,明朝时代寺庙比较多,而且统治者信佛,就散锦衣卫也不会到寺庙里搜人,所以朱允炆安全了。
不过关于朱允炆出家的说法,仍旧有许多疑点,很多学者探讨他到底在哪里出家,但始终没能讨论出结果。
当然,关于朱允炆在大火中逃生,还有另外的版本,据说朱元璋留下了三个锦囊给朱允炆选择,如果选择对了,就可以绝地反击,可最终朱允炆选择了“死”字锦囊,于是在大火中被烧死了。
但不管朱允炆最终下场如何,跟叔叔朱棣比起来,他的确不适合做皇帝,因为他性格太懦弱了,后来朱棣治理国家,就比他做得更好,所以朱允炆就算最终做了和尚,想来这才是他最好的归宿吧。
“后人如何评价我叔叔?”朱允炆开口问道。
我想了想,倒是直接开口道:最大的过失就是用人不当,太过文弱。
在朝中重用方孝儒和黄子澄之辈(他们虽然很有气节,但治理国家真的不行)靖难时又任命李景隆为主帅(十足的坑,朝廷的精锐基本被他败光,完全是在给北军当运输队长,后来还跟燕王勾结打开南京城门放北军进来)但即使是这样南军还是有机会赢得胜利的。但建文帝偏要下个不要让他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的命令(人很善良,跟他爹相似,太过于妇人之仁)。让燕王多了道护身符,燕王多次死里逃生全拜他所赐。
反观朱棣,对建文帝可没有那么善良。朱元璋的儿子最得他真传的就是朱棣,心狠腹黑,杀人不眨眼。篡取皇位后,就对建文的死党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,手段极其残暴(割鼻挖眼,灭人十族).对建文帝的下落苦苦追寻了二十多年直到他死。但有一点他比他爹好,就是对功臣还算厚道。跟他一起靖难的,大多加官进爵。战死的,好处都给了后代。
朱棣出生在乱世,既不是长子又还是老朱的小老婆生的。他一出生就没得到多少关注,他的成长也多是战乱。正是这种经历使他十分坚韧,后来他又戍边北方,跟明朝名将多次征讨北元。学了一身行军打仗的本领,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统帅,靖难时身先士卒十分鼓舞士气,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。但最关键的一点他会用人,谋臣有姚广孝,武将有张玉和朱能等。
军政方面,迁都北京,天子守国门。戎马一生,南讨安南,五征北元(亲征,把北元打垮打服,边境稳定了几十年),最后死在了行军途中,实在的一个马背上的皇帝。郑和下西洋也是他大力支持的,使万国来朝的局面又出现,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联系,影响深远。
削藩是在他手上完成的.
文化方面主修《永乐大典》,为我国文化的传承作了巨大贡献
选了一个好的接班人(其实是文臣选的),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。
朱棣不是个好人,但他是个优秀的皇帝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魅女 病态宠爱 我就想蹭你的气运 驱魔神探 爱谁谁 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(穿书)黑莲花攻略手册 满级绿茶穿成小可怜 死亡来信 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 魔族高手在修仙 镇魂 忽如一夜病娇来 千秋 撒野 微微一笑很倾城 凶城之夜 全球高考 阴命捞尸人 待我有罪时